协会宗旨:搭建企业桥梁 创建行业价值

  • 首页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
    • 关于协会
    • 合作伙伴
    • 协会职能
  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
    • 协会动态
    • 会员动态
    • 行业动态
  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行业报告
    • 政策指南
    • 行业百科
  • 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
    • 专家委员会
    • 会员服务
    • 标准服务
    • 技术培训
    • 知识产权工作站
  •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
    • XR周迹
    • 副会长
    • 会员展示
    • 会员专访
    • 申请入会
  • 产业服务 产业服务
    • 产业运营
    • 招商方案
    • 媒体宣发
  • 创投服务 创投服务
    • 项目库
    • 机构库
    • 人物库
    • 投融动态
  • 协会党建 协会党建
    • 党建进程
  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
    • 联系协会
    • 协会招聘
  • AR/VR博览会 AR/VR博览会
    • 博览会介绍
    • 中国XR30强榜单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大会动态

最新动态

  • 协会动态
  • 会员动态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解决方案
  • 行业报告
  • 政策指南
  • 行业百科

行业动态

首页>最新动态>行业动态

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称5G技术有望解除VR数据传输瓶颈

日期:2019-08-11 点击数:1486

摘要:在2015年前后,VR技术曾是风光无限的明星,各大科技名企、硬件大厂纷纷发布相关产品,有关VR+教育的设想也层出不穷。而现如今,VR在校园多以科普体验活动的形式呈现,能真正融入课程、带来改变的项目却不

在2015年前后,VR技术曾是风光无限的明星,各大科技名企、硬件大厂纷纷发布相关产品,有关VR+教育的设想也层出不穷。而现如今,VR在校园多以科普体验活动的形式呈现,能真正融入课程、带来改变的项目却不多。

那么,具备低延时、大容量等特点的5G技术能加速VR与教育教学融合吗?在由北京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主办的 “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·2019”上,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分享了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,以及与人工智能、5G技术的结合。

5d5032c7ba151.jpg

赵沁平介绍,虚拟现实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。用户可以借助必要装备,获得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。

虚拟现实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:沉浸感、交互性和构想性。对于虚拟现实的功能及影响,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:

实现两维显示到三维显示的转换,从人机鼠标交互到人与虚拟环境交互转换

可以改变观看方式。不再通过电视、手机,观看更自由

可以构造任意时空的物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中的对象

可能成为行业新的试验验证平台,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新兴技术平台

可能成为新的互联网入口、社交环境、未来媒体,可能改变未来影视、游戏等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

赵沁平说,2016年是虚拟现实产业元年,此后,发达国家政府和大公司从国家战略和大众生活两条不同的战线,抢占技术高地。发展至今,已在军事、装备制造、医疗健康等领域产生一些实际应用。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,如今可以在虚拟手术模拟器上进行手术,培训医科生。

而面向未来,智能化越来越成为虚拟现实的一个新的重要特征,也就是说,目前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呈现融合趋势。结合方向主要有数据对象的智能化,交互的智能化,内容生产的智能化。

VR+教育应有相关课程设计、效果评价

在赵沁平看来,目前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
VR校园。VR校园可以说是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。学校可以借助技术,对校园进行全景安全监控等。

虚拟课堂。学生可以进入任何深度学习对象中,比如分子、人体、太空、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。

VR交互实验,可以进行各种、特别是危险性较高的沉浸式交互实验,或者在真实环境中做不到的实验,比如人体解剖、黑洞等。

除了已有应用,面向未来,AR和VR可能会给图书以新的载体,进而带给学生新的阅读体验。此外,随着技术发展,科大讯飞已成功推出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,未来是否会出现虚拟教师,值得期待。

对于当下讨论颇多的5G技术,赵沁平表示,对于实现虚拟现实来说,数据获取以及获取后的分析建模、绘制表现、传感交互等非常重要。随着5G技术的普及,云端快速数据传输处理的效能越来越大,数据传输方面的瓶颈有望解除,虚拟现实教育领域的一些重要平台和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

他还强调,在将VR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时,应有基于VR的教育方案设计,以及应用效果评价,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出现真正基于VR教育环境的教学学习方法。也将促进相关硬件设备、软件工具、服务等的发展。

 
5b6e4b4b59e0c.jpeg

下一篇:南昌积极构建“5G+VR”生态圈
返回上一级

 

主办单位: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

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兴东社区南天辉创研中心6楼  

电话:18938893801  Email:Vip@szar.org.cn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》编号: 粤ICP备18013217号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手机查看

合作报道